第691章 布政使司(2 / 2)

“不知道!”八皇子堵着气说。

“昨天父皇没检查你的学业?”

“不知道!”

八皇子明显是在与刘永铭置气。

刘永铭连忙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没怎么。就看你刚刚不理我的样子,我生气!”

刘永铭轻笑一声。

因为刘永铭的说话声音有些大,动作幅度也大,那刘塬一眼就瞪了过来。

刘永铭只得把想说的话收了回来。

刚刚皇帝之所以会对工部尚书的人选左右为难,他一定是答应了程管炜不把工部尚书给卫科。

刘永铭想道:“如果不给卫科,那又会给谁呢?一定不会是崔显,因为崔显镇不住工部的那些老油条!除了这两个人,还有一个人选!是翰林学士薛青祥!”

河东薛氏可是长安城的世家大族,虽然与裴家不太对付,但与陇西李家及杜家、丁家的关系都特别的好。

薛青祥虽然不像卫科那样有外戚背景,就靠着他千年世家的底蕴,多少也能在一定时间内镇一镇工部的那些宵小。

刘塬唯一担心的就是薛青祥的年龄。

这个七十岁的老头,怕是经不起工部杂务的折腾。

即使袁魁犯下那十恶不赦之罪,刘塬现在也有点想念年富力、处事周全的袁魁了。

刚刚刘永铭问八皇子关于翰林院的事情,其实就是想打探一下薛青祥的近况。

毕竟薛青祥与八皇子的师傅裴殷都在翰林院里当职。

他们二人虽然因为一些家族矛盾没有什么交情,但多少也会留意对方的近况的。

如果薛青祥这几日被刘塬招见过,那么刘永铭的猜想极有可能就是正确的了。

刘永铭轻晃了一下脑袋,他想道:“父皇这是要让薛青祥回到工部来了呀,但是……他在担心什么?为什么不让薛青祥马上上任?只是因为年纪么?不,不对!”

刘永铭向着龙椅上的刘塬看了一眼,突然两眼一亮:“原来是这样!”

刘永铭恍然大悟之时,朝堂上许多臣工也都已经出列附议了。

刘塬十分满意地看着那些站出来的臣工。

正当刘塬想宣布此事议定之时,刘塬却是愣了愣神。

因为他看到几乎已经空了的原队列里还站几个人。

户部尚书丁成儒却是一直低着头站在原地,根本没有出来表态的意思。

刘塬连忙问道:“户部所议何如?”

丁成儒此时才走出来。

他躬身说道:“臣户部尚书丁成儒……附议。”

“恩?”刘塬心疑了一下,问道“只是你附议么?户部其他臣工呢?”

“这……”丁成儒犹豫了一下说道:“还在商议……”

丁成儒的话一说完,厉舒才就从丁成儒的身后走了出来。

他不出来也不行了,刘塬一定也会问到自己的。

厉舒才说道:“回秉皇上,臣不赞同!”

刘塬脸上显然是有些不高兴。

那厉舒才接着说道:“臣非是觉得此政不良,只是举政在于防弊,利弊之情未可知,不当此大持大办。臣建议,先置甘陇布政使司,派能臣处之。职满一年,言其实利弊,丰其章法,律其规条,而后方可设灵陕布政使司。不仅如此,还可依前例置河洛布政使司、汉渝布政使司!”

厉舒才反对的不是建立这个职能部门,而是应该徐徐渐进,不要过于着急。

先弄一个,有了以经验以后再来做别的。

厉舒才说完,李裕也从队列里走了出来。

他说道:“臣不敢苟同!”

刘塬有些奇怪,李裕没有像丁成儒那样出来附议,却又反对厉舒才的想法,难不成他还有别的意见?

刘塬问道:“李爱卿讲来。”

李裕说道:“中华非胡宵可以度之,皆因我中华大地博深包容、传承有序。汉羌蒙番虽有所异,仍可融为大一家,相得益彰也。地方不同亦民情不同,但我大汉之包容、数千年之传承,嗣同也!故,布政使司无相鉴可言,不必验而置之!”

李裕的意思是,各地的情况都不一样,甘陇那边的经验未必可以应用到灵陕那一边去。

反正胡人最后都得融入进来,要不然他们就得灭亡,所以阻力其实没有那么大,不用一点点地去论证后再实施。

既然要做,就一起给做了,省得还得再麻烦一次。

刘塬问道:“依李爱卿所言,当如何?”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