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三香祭拜(2 / 2)

之所以不是椅子而是长板凳,那是因为一般情况下来吊唁的人会很多。

椅子的占地比板凳大,来的人太多,有些人可能就坐不下了。

二来袁魁是以清贫示人,家里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椅子,就这几条板凳,还是跟邻居家借的。

刘永铭摇了摇头叹息了一下,与崔显一起在搬凳上坐了下来。

刘永铭对崔显轻问道:“这话又说回来了,你的消息也挺灵通的嘛,宫里的事情这么快就能传到你耳中了。”

“哪里是我消息灵通呀。皇上一上朝,发现许多大臣都没来,心里就有些恼了。但他又不好开口骂人。一来是宣政殿里不能粗口,二来也怪皇上自己这么多天起不来上朝。许多朝臣也都有些懈怠困倦,不知道皇帝今天会上朝。但规矩还是要讲的,该上的告假条都有上,皇上一时间找不到借口训斥朝臣。”

崔显没在刘永铭面前用“下官”自称,那是因为他不是刘永铭的下官。

而且崔显自己是博陵崔氏出身,自是有一股贵气,和李裕一样平时在皇子们的面前也都是以“我”自称,并不自贬。

“后来呢?”刘永铭问。

崔显苦笑道:“后来内务府丁总管上了奏问,说是黄河发了水灾,太后这边祝寿的事务是不是要再精简一些。”

闹灾的时候,宫里的修缮能减就减,这是规矩。

但之前因为刘永铭对刘塬的建议,刘塬几乎已经停下了宫中修缮宫殿的工程。

只有为太后祝寿的那座舍利塔还在建着。

刘永铭笑道:“父皇自修身开始,早把该停的停了,哪里还有什么可精简的呀。丁虚也变坏了,他其实是想问,闹了灾太后的寿礼还要不要办。”

崔显言道:“臣也觉得是这样。皇上于是就问起了舍利塔的修缮进度。丁总管虽然一一回答了,但……但皇上还是想把五爷叫出来,再问一些事情。”

五皇子刘永钧管着工部,有些事情的确得问他。

刘永铭奇道:“五哥?他早不在内务府观政了。父皇如何会叫他?”

崔显答道:“工部里有一个叫赵振华的人,他精于营缮,这几日他也病了,而且也找不着人,所以舍利塔修缮的进度有一些拖。袁部堂没了,我又没上朝,而卫侍郎之前也都不管这件事情。所以皇上就想把五爷叫出来问话了。”

刘永铭有些关心地问道:“五哥怎么说?”

崔显苦笑道:“五爷根本没去!皇上找不着人就生气了。然后一边训斥一边打发人去找。找着找着就找到我家宅来了,我这才知道皇上上朝了。当时我人才刚要出门呢!”

在灵堂谈笑其实并没有什么。

只要不冒犯死者即可。

就是那种指着灵位哈哈大笑的事情不要做就可以了。

毕竟丧事本身也是一种亲属之间的集会,很多老故人很久没见面,便会在此相遇。

故人见面多少会叙旧,笑着说点话也都是正常的。

刘永铭笑道:“即是如此你如何不进宫去?你当表现一翻!你之才其实不在卫科之下呀!袁尚书即已去禄,工部尚书不是你就是他卫科了。五爷党与四爷党这里可还有一争呢!”

去禄即是官员去逝的雅称,本意就是不再领俸禄。

崔显言道:“表现?表现得再如何,皆还不如妇人口舌秘技呀。哟哟哟,臣该死,不该在六爷您面前说这汤汤水水的。”

刘永铭轻笑道:“崔侍郎说的哪里话,要是这里不是灵堂,本王比你还不正经呢。你也不是不知道本王为人。话说回来了,这里如何如此冷清?看着都没人呀,都有谁来过了?”

崔显答道:“我也刚到不久,来的时候就只看到唐监生。”

“唐监生?哪个唐监生?”

“就是征南大营镇南将军唐括之子唐彦秋。”

所谓监生,即是在国子监学习的学生。

国子监其实是明清的叫法,唐朝的时候还叫国子学。

只不过前朝周室太祖皇帝把国子学三个字给改成了国子监,理由是顺口。

在国子监读书的监生又有些分类。

第一大类是荫监,就是某大员的儿子如果没能考上举人,皇帝那里是可以给一份恩典。

如果那大臣儿子有秀才功名,就直接以秀才之身去国子监读书。

如果没有秀才功名,就赏他一个秀才功名,然后再去国子监读书。

等书读出来以后,便可以授以举人功名了。

第二大类是贡监。

贡监又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品德不错的秀才考了很多年也没考上举人,于是就可以走点关系或被某学政官员看上,保送他进国子监读书,以获得一份举人功名。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