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殿试日期(2 / 2)

他说道:“这一道是陆礼部上的,说是求贤令可以结束了。内阁拟条说,会试已过,可以先休息一段时间。”

曹岳刚要拿起一边的奏疏看,却听得刘永铭说道:“不必休令。批写:殿试后,殿试之策论题广发各地学政。若有策论新优者,可报至礼部。甄别后依招贤令新收。秀才者,予以会试名额。举人者,予以学业优级。”

厉舒才又问道:“那无功名者呢?”

刘永铭冷笑一声:“不予。弊者,宽政所生。民间多的是会钻孔子的聪明人。冒名顶替、买文赎章,这都不是什么新事了。还是别放太宽的好。再夹写一份口谕附在陆预的奏疏后,就说让他注意甄别,凡有弊者,皆永世不录。最好是能叫到礼部面试后再赐恩典,最次也得当时学政官员做保。我就这么一说,你自己注意用辞。”

“是。”

厉舒才应了一声,开始批文。

曹岳轻轻地摇了摇头之后,回过神来,继续看奏疏。

曹岳摇头,并不是对刘永铭的做法有所不满。

而是感觉若是太子来做这事,不会像刘永铭这样想的那般周全。

而且太子并不知道汉齐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还以为可以继续和平相处。

他更不知道仗一打起来,开始死人的时候,要补的不仅仅只是士卒,还有大量的书吏与官员。

毕竟在一个识字率不足百分之七的时代,补充会写字的书吏实在是有些难。

更别说占领一块县城以后,要补多少人进去治理才能安顿得住一个县的治安与次序。

曹岳的摇头恰恰就是在承认刘永铭的能力,也是忌惮刘永铭。

厉舒才与刘永铭之间好似存在着一种默契。

二人一问一答之中,那些积压的奏疏以极快的速度在减少。

“六爷,礼部杜侍郎问殿试之期。内阁拟条了一条,但曹相好似刚刚给改了。曹想说,旧例。”

刘永铭笑道:“杜春秋想问的不是殿试之期。他其实是想知道夏仿被抓以后会不会因礼部出了弊案而牵连到自己。若是奏疏里回复他,让他做好殿试一应之事,不许出现任何意外,那么他就敢肯定父皇不会让夏仿之事牵连到他。曹相拟条其实很含糊,若不能定下杜春秋之心,怕是杜春秋会乱想而做不好礼部之事!”

曹岳没有说话,他好似习惯了刘永铭的闲言闲语。

刘永铭想了想,说道:“不回复都不行了,杜春秋要是乱想礼部那里怕是要出问题。一般三月份就该殿试了,这份奏疏多少得回他。”

曹岳说道:“六爷,这等大事,不当由我们做主吧?”

刘永铭说道:“我们的确不能越俎代庖来给他甄选殿试考题,但这试殿之期必须要给他定下来。批:定会试之期为四月十六。不必问过钦天监,此后便以此日期为成例。殿试之考题,依礼部旧列办即可。将此回奏抄送一份于翰林院,报于裴爱卿知晓。”

厉舒才应了一声之后,便开始批写。

曹岳一边改着手上奏疏的拟条,一边问道:“六爷为何改期?还要以此为成例?”

刘永铭笑道:“曹相若是有疑刚刚在我说出口之时您就该说话了,不至于厉侍郎写开始您才说话。”

“厉侍郎。”刘永铭唤了一声。

那厉舒才停笔问道:“六爷有何吩咐?”

刘永铭笑道:“曹相问为何改期,你可从中悟出什么来了?”ωωw..net

“臣愚钝,请六爷明示。”

“你真是愚钝至极,你是真没听出来还是假没听出来。曹相这是帮你问的!这话原本不应该从曹相嘴里说出来,应该是你好学,然后问出这句话来。原本爷也我不想与你说的。谁让曹相看重于你,想历练历练你呢!”

“哟!”厉舒才连忙放下笔来向着曹相拱了拱手。

曹岳笑道:“别听六爷乱说,本阁不是这意思,但六爷即是要如此说话,那就便当作就是如此吧。”

刘永铭哈哈笑了起来:“曹相呀曹相,你还是一如既往的口是心非呀。行了行了,那个……厉侍郎,你是户部臣工,你该知道夏收是在什么时候吧?”

“芒种过后。”

刘永铭言道:“是呀,是在芒种过后。去年一场寒灾下来,冬麦还不知能收上来多少呢。但地方衙门可管不了那许多。还是依旧催收夏粮。再加上清丈田亩之事,有些人少报田亩正被治罪,各大世家几乎都有所牵连。所以,不管是老百姓还是乡绅,今年的夏收必成问题呀!”

“臣还是没听明白。”

刘永铭道:“芒种也一般就在四月十五左右。选在这个时候殿试,那些中贡之考生亲属必然因此不敢闹事。他们怕考生因此而被牵连甚至被夺了功名、将来不能庇佑于自己,所以不会参与闹事。”

“原来如此,只要读书人不闹事,想来地方上也不会出多大的问题。”

曹岳说道:“六爷,臣想问一问,是否要免一些重灾之县的税赋。”

刘永铭反问道:“去年灾寒之时,父皇没下诏免赋么?”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