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三章 祸起东海(2 / 2)

大半年后,戚元敬的这支兵马引来了他们的首战——海宁前哨战。

双方战损比为0:200,倭寇被击杀二百人,而戚家军仅一人轻伤!

台州大捷,戚家军一举歼灭倭寇5500多人,自身伤亡20人,战损比是1:275。

花街之战,歼敌1000余人,戚家军仅阵亡3人,战损比是1:333。

林墩之战!戚家军接连打战,急行军追赶倭寇,导致装备不全,是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最终全歼4000倭寇,自身伤亡90人,战损比是1:44。

没错,1:44的战损就是目前为止戚家军的最高战损比了……

前汉巅峰时期,其骠骑军可以“一汉敌五胡”,前唐的精锐也可以以一当十。

而戚家军的最大战损比——1:44。

这种有戚元敬所编练出来的军队,绝对是神州历史上最强的军队之一。

然后原本准备狗叫的那些文臣武将都闭嘴了!

是我等没有远见了!

随后天子下诏,将这支兵马扩编,并赐名——“镇海军”!

戚元敬因战功升任镇海军指挥使,镇海军扩编至一万两千人。这支兵马也就成了东部沿海所有倭寇、海盗的梦魇。

东瀛想要入侵神州,就必须先对付这支镇海军。

此时东瀛的掌权之人为德仁太子,他不想错过赵王起兵反叛这样的好机会,统领东瀛二十万兵马,战舰三千艘向着神州而来。

这已经东瀛之地的全部家底了!

德仁太子虽然掌权,但手下依旧有许多独立的大名不服其命,其实际掌握的也只有关东地区,这二十万人马,便是德仁太子的极限。

德仁太子是个极为谨慎之人,而且这孩子打小算术就好,虽然有二十万大军在手,但是他觉得自己正处于劣势之中。

按照1:44的战损比,一万镇海军可以打四十四万东瀛武士。

这么一算,他觉得自己还少二十四万兵马,敌军势大,敌强我弱,不可硬拼。

德仁太子便制定了一套调虎离山的作战计划。….

他命令麾下大将小西行长率领三万兵马向扬州而去,做出要在扬州登陆的态势,以此来吸引戚元敬的注意力,而他自己则率领十万精锐鬼武士从越州登陆。

德仁太子考虑的很周全,若是战事顺利,他便占据越州,遥望中原,若是战事不顺,他便劫掠越州之财富,南下闽州。

闽州多山地,与东瀛的地形极为相象,德仁太子也自负是山地战的专家,只要钻入了这闽州的他便可以依托闽州的群山与大周对抗。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靖难之役正打得如火如荼,东瀛倭贼也来趁火打劫。

“啪!”戚元敬的一掌拍在了自己的桌案之上。

“这些倭寇什么意思?!赵王叛乱,他们也要来凑热闹?!是嫌之前被打得不够疼吗?!那就打!”

戚元敬如今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将了,而是对倭寇屡战屡捷,大周新兴的名将。

杨清源更是赞其,练兵之法,当代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陈大成、朱文达、吴唯忠、王如龙。”

帐内四员大将听令出列,“末将在!”

此四人都是镇海军中骁勇善战的猛将。

“你等四人点齐六千兵马随我驰援扬州,剿灭倭寇!”

“陈策、戚金!”又是两位大将闻言出列。

“你们二人率领剩余的六千弟兄,镇守越州,谨防倭寇行调虎离山之计,以保境安民为第一要旨。”

“是!”

相比于陈大成、朱文达、吴唯忠、王如龙四员悍将,陈策和戚金的年纪都较小,且文武双全,通读兵马,是被戚元敬当成独领一军的人来培养的。

他们二人更加稳重,于是戚元敬便将守备越州的任务交给了这二人。

次日,戚元敬带上了准备好的粮草,提六千兵马,带着辎重乘船北上,沿着运河向着扬州而去。

这是从越州到扬州最快的路径了!

……

“报!殿下,我们在越州的内应回报,驻扎在越州的镇海军于今日清晨辰时拔营,坐战舰沿运河北上,向扬州而去了!”

说是内应,其实只是倭人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

大周国民素来自傲,对于倭人视之如猪狗。北境的游牧帝国大乾,确实是我大周大敌,你这小小倭奴算是个什么东西?!

即便是德仁太子想在大周收买内线也是收效甚微,还多是一些地痞流氓,赌徒酒鬼。

这些人面对东瀛人的糖衣炮弹,只要糖衣,不要炮弹,主打的就是一个收钱不办事。

无奈之下,德仁太子只能依靠自己的那个神秘盟友。

好在此人虽然行踪神秘,但确实是消息灵通,神通广大。很快就带来了镇海军的情报。

得知了镇海军主帅戚元敬率军北上扬州之后,德仁太子立刻就嚣张了起来。

他心中最畏惧的便是这个镇海伏波的大将,现在心腹大患被调离,这越州还有什么人可以抵挡他的兵锋?!更何况他此次还率领倭军之中的精锐——鬼武者。

这些鬼武者头戴恶鬼面具,身披红黑盔甲,背负妖刀双刃,只有阴流、伊贺、甲贺等派系的武士才有资格加入鬼武士。

这是德仁太子能够统御关中的核心力量,他麾下也只有一万鬼武者。

这一万精锐的鬼武者便是他破开神州海防的无双利刃。

站在战船之上,看着隐约可见的陆地,德仁太子的口中发出了狂热的嘶吼之声。

“帝国,武运昌隆!!”(本章完)

.

...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