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安禄山:造反条件已成熟!(1 / 2)

李倓心中不由得感慨,张巡此人不只是傲慢,人家是真的有才干啊。

坚如钢铁的意志力,敏锐的战略眼光,强悍的执行能力,能够下沉到基层的踏实。

很多人稍微有一点点的官衔或者地位,就开始膨胀,别说下基层,恨不得公文都让别人念给他听。

并且经常沉迷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快感。

自以为自己足不出户,可以治理一方。

什么驭人有术。

什么权谋手段就是政治智慧。

但凡有点成绩,别管是下属的下属立的功,还是下属的亲戚立的功,或者下属的一条狗立的功,那都是自己立的功。

可张巡不同,这人是真的干事的。

李倓并没有继续与张巡聊下去。

接下来数日,清河郡其他县的崔家三代血亲,能抓的也都抓了。

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总体来说,整个崔家抄出的资产价值大概在六七百万贯,不可能再多了。

要知道,盛唐时期,一年财政收入才一千一百万贯。

货币数量极其有限。

盛唐的钱普遍更值钱,通胀低,更明显的是通缩。

正月下旬,李倓做了一份完整汇报,命人送回长安。

这个时候,清河崔家被灭族的消息,才快速传遍河北、河南。

一时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但却没有一个官员敢站出来说话。

崔家谋反几乎被做成了铁案。

为什么说几乎?

因为只是刑部做了复批,最后一道手续在大唐圣人那里。

大唐圣人并没有在程序上做出回应,据说还在走提报。

李倓知道,这他妈的是李隆基之后拿出来搞自己的一张底牌。

李隆基那个老家伙比李林甫要阴狠一百倍不止!

下旬的时候,李倓从清河南下,准备回扬州。

这个时候,大唐朝堂真正的风浪吹起来了。

天宝九载二月,安禄山奏疏抵达长安。

谁都没有想到,这份奏疏是这场大唐帝国中枢之战的开始。

这份奏疏的内容其实并不特殊。

天宝八载,安禄山兵败而回。

为了巩固幽州的防御,防止契丹人伺机报复,安禄山在奏疏里提到,希望朔方军节度副使阿布思的兵马能够调到幽州来。

阿布思是突厥人,为九姓铁勒同罗部落首领,后来投降大唐。

李隆基赐其姓名为李献忠,为奉信王。

阿布思在天宝八载跟随哥舒翰攻打了石堡城,立下功劳。

他算是哥舒翰的下属。

哥舒翰和安禄山水火不容。

现在安禄山要调阿布思去幽州,阿布思得知之后肯定是不愿意的。

但问题是,李隆基看到安禄山的奏疏请求后,没有任何犹豫,他答应了!

李林甫前来向李隆基陈述其中利弊,李隆基却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