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青州和宾州(2 / 2)

但三天之后,文家婆完全没有收敛的迹象,墨兰也就不惯着了。

因为天然的身份压制,墨兰没有选择硬顶,但也是完全不配合。

不是报病休息就是躲回娘家,突出的一个就是不伺候的态度。

回娘家之后,就找林檎霜报屈,然后两个人一块找盛紘诉苦。

希望盛紘可以找文炎敬,请文炎敬约束一下自己的母亲。

这件事,文家没有错处,各家各户都是这样。

无理取闹不是盛紘的风格,盛紘不好意思找文炎敬。

就想撺辍着蛮横的王若弗去找文家婆理论。

听到这种要求,为墨兰出头,王若弗当然就是拒绝。

但是也忍不了盛紘整日的絮叨。

什么不能让人觉得盛家女儿好欺负。

墨兰在婆家被欺负了没人管,别人就会觉得如兰也好欺负之类的话。

总之就是,墨兰回娘家这件事,会导致王若弗很烦。

“母亲,父亲要找你,你推掉就是了。四妹妹要回家,你就让她回吧,反正她也基本不来葳蕤轩。”

看样子墨兰,大概就是想躲在娘家,把婆婆给熬回老家。

这明显的还需要一些天,大概要等到了文炎敬放官离京,文炎敬的母亲和弟弟,才可能回老家。

“这小娘教出来的女儿,真的是没规矩,连基本的孝顺婆婆都做不到。”

王若弗这个墨兰的嫡母,说的话不像娘家人,倒像是墨兰的婆婆。

其实在一般的事情上墨兰还是比如兰规矩的,墨兰比如兰懂得克制,会隐藏表演多了。

如果能嫁到哪家高门里面,遇上一个比自己身份高的婆婆,墨兰大概比谁都能规矩。

但文家毕竟只是出身农家寒门,文家婆本来只是一个农村妇人,儿子成为了进士,才成为了官家女眷。

这样一个农村妇人,想要让墨兰服帖,盛长柏都觉得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母亲怎么又提起这个了,这种话不该说的。”

“失言了。”

因为盛紘就是庶子的原因,这种关于嫡庶的攻击性的话语,在盛家还是不能说的。

王若弗也是真的生气了,才会管不住嘴,大概这段时间,真的让盛紘搞烦了。

这种日子又过了几天之后,就是如兰出嫁的日子。

如兰和墨兰出嫁的流程,其实没什么区别。

两个人嫁的都是新科进士,男方地位可以说是相当。

相比于进士身份来说,两个人家里原本是富商还是农户,没多大的区别。

盛紘本来就不看重嫡庶,要说偏爱更偏爱的也是墨兰,盛家也不可能对两个女婿搞出来什么区别对待。

摆了同样的宴席,邀请了同样的宾客,把如兰同样的给嫁了出去。

就是墨兰的嫁妆,要多上一些,也不是盛紘准备的,都装在箱笼里面,从外面也看不出来。

同样的流程又走了一遍之后,如兰也就也嫁了人。

把这两个搞事兰嫁出去了之后,盛长柏就觉得压力小了许多。

毕竟女儿嫁出去了就是别家人,两个人要搞事情,丢的也都是夫家的面子,盛家也就是受小部分连累。

就是两个人犯什么事,按着大周的律法,也株连不到盛家。

三天回门,如兰这边也是要的,这一次办归宁宴,盛家这次的人聚的人不少。

华兰带着袁文绍、一对儿女,墨兰带着文炎敬都在。

算是人聚的最多的一次,人多了之后,聚的还是挺热闹的,氛围也不错。

只是听如兰简单了讲了几句,也就知道如兰的处境,还是比墨兰好一些的。

站规矩这种必备的流程当然也有,但是李家婆对如兰没那么苛刻。

相比于文家,李家是生意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多了不少的见识。

不会和文家婆一样,盲目的自信,认为自家的儿子中了进士,就不弱于任何人,以后可以做到高官,也可能成执作宰,完全的不给盛家面子。

李家就清醒不少,明白就算李郁中了进士,也不代表着李家就能和盛家平等。

明白李郁的仕途要走的顺畅,少不了盛家的提携。

还是在尽量的善待如兰,虽然也有让如兰站规矩。

但如兰也就是侍奉一下一日三餐,站着给几位布布菜,相对来说,容易接受很多。

只是等吃完了饭,如兰这边还是出了一些问题。

“二哥哥,我也想留在京城。”本来是母女三个再聊,看到盛长柏进来,如兰就向盛长柏求援道。

“你想要留在京城做什么,你要跟林栖阁的那位学吗。你夫君去外地任官,你不跟着你夫君外任,留在京城守空宅吗?”

没等盛长柏接话,王若弗就快速说道,看来是盛长柏进来之前,母女三个,对这件事就已经有了一些沟通。

“五妹妹,妹夫他既然要去外任,你当然是要跟着他外任去的。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为李家开支散叶。你要不跟妹夫去上任,是想多出来一群庶子庶女出来吗?”华兰在王若弗后面,跟着说道。

华兰因为生儿子这件事,困扰了挺长时间,现在对子嗣的问题,华兰比一般人看的都重。

“郁哥儿是去青州做录事参军,就在京东路,又不是什么偏僻苦寒之地,你为什么不去?”王若弗跟着质问道。

文炎敬和李郁,两个人的职位其实已经分下来了。

因为想着如兰吃不了贫寒之地的苦,盛长柏还是给活动了一下,李郁是去青州。

文炎敬的话,盛长柏就没插手,被调到了广南路的宾州做司理参军。

两个人都是正九品官,按着两个人都科举名次,这是正常的安排。

盛长柏给李郁活动,也就是把人安排在了环境还可以的山东地界。

文炎敬就是新科进士的正常安排,分配到偏远的两广去了。

这还是盛紘打招呼的结果,尽量把人分配到偏远地区的太平,富庶的地方。

有这个关系,不是盛紘人脉关系不如盛长柏,只是用心程度不一样。

大周朝的两广,还没有经过大规模开发,一般还是用来发配和贬官的蛮荒之地。

大周的两广人烟稀少,没有四季,常年炎热,蛇虫众多。

而且山林之间,充满了瘴气、外来人去了之后容易感染疟疾。

疟疾在这个年代,没有特效药算是不治之症,只能硬抗,感染了之后十不存一。

总结下来就是不适合生存。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