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要回了(2 / 2)

从1987开始 海冰玉 3737 字 2个月前

赵秋城笑道:“当时确实是投了这么多钱,都用于买了设备,办公楼和厂房是市府支持的,材料都是平价的,去年这笔钱已经还给市府,青江纺织厂建于八四年,八五到八七年,用自己挣的钱又增加了几条生产线,至于是否合理,我也不懂纺织,是在国外找的专家给设计的。”

他没说的是,有些设备是他通过各种渠道倒腾过来的。

要不然,建成这样,恐怕得多花一倍的钱。

这些无证可查的事,他不想说。

对方又是易飞的妈妈、舅舅。

青江纺织厂估算多少钱其实无所谓。

就当还苗家一个人情。

再说了,丽飞公司占三成股份,长远来说,还是赚的。

苗惠昕说道:“设备可以买,我看车间工人工作认真、井然有序,可见赵总在工厂管理还是有自己一套的。”

她这两年接触国内比较多。

也参见过不少大型国有企业。

对国内企业人浮于事的状况已经司空见惯。

可青江纺织厂却是大出她的意料之外。

相比章氏在深市的两个电子厂,工厂纪律一点也不差。

“阿姨,这个你别夸我。”

赵秋城笑道:“我也是去年在易飞的提醒下,才加强工厂管理的,这是易飞的功劳。”

他说是易飞的功劳,这是给易飞脸上贴金了。

易飞当初也就提了一嘴。

赵秋城当真的,尤其是服装厂合并过来以后,整顿服装厂的时候,也加强了青江其它企业的管理。

但他也同时不再扩大青江企业的规模。

像青江纺织厂,今年就没有扩建的计划。

他要按易飞的步骤在未来几年内由秋城公司或丽飞公司吃掉青江的企业。

这几年主要是加强管理,培养人才,完善销售网络。

首发&:塔>-读小说

这其实是个难题。

难就难在要做得不错,还要让别人觉得这公司很烂。

当然,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

就拿青江纺织厂来说。

从今年开始,无论销售额如何,都不会有利润。

没利润当然不会扩建。

明年就开始有亏损,挣得多就花得更多。

花哪去了?那花钱的地方就多了去了。

苗仲远说道:“赵总,青江纺织厂,您心理价位如何?”

无论赵秋城说多少,只要不太出格,他都准备多加点让他满意。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说实话。

苗仲远本来对青江纺织厂没有抱多大的期望。

所谓合资,不过是个名义,顺道拉上丽飞公司。

一切都得苗记从头再来。

他参观完青江纺织厂,完全改变了这个想法。

青江纺织厂设备、技术均是最新的,最关键的它具有完善的生产、销售网络。

是拿来就可以正常运转、赚钱的厂子。

这当然不能按投资多少钱来估算。

他对青江纺织厂的心理价位是三千万到五千万美金。

苗仲远不直接提出来,就是想看看赵秋城的心理价位是多少。

首发&:塔>-读小说

不为别的。

他发现,他对赵秋城和易飞的一些操作看不懂。

甚至对两个人越来越不了解。

他们有些操作根本不符合商业规则。

赵秋城正在思索。

会议室传来一阵敲门声,一个姑娘推门进来,走到赵秋城身边小声说:“赵总,您的电话,是刘副区长打来的。”

赵秋城向大家示意,“我先接个电话。”

说完,跟着那位姑娘离开了会议室。

苗仲远问道:“易飞,你的意思呢?”

易飞笑道:“我不太了解青江纺织厂,但我知道青江纺织厂很有潜力,如果不是苗记,赵总不能可答应合资的,您也看到了,青江纺织厂并不需要所谓的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别人出一个亿赵总也不会考虑的,苗记自然不一样,具体估算多少,还得赵总和相关部门协商。”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他其实心里也有估算。

青江纺织厂估计最后估价在三四千万。

对苗记来说,这不算大钱。

他在想如何收购集体那一成股份。

苗记可是要投资一个多亿的甚至更多的。

过两年,那一成股份价值不知道翻多少倍呢。

实在不行,就多卡点“bug”,就当为临东的经济发展做贡献了。

过两年,关副府长肯定成了关副府长。

有他在,那笔钱也不至于消失得无影无踪。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