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双管齐下(1 / 2)

我的1999 东人 5867 字 1个月前

第664章 双管齐下

“超级富豪徐良,欲建立东方‘纳斯达克’。”

距离上次媒体曝光徐良强迫港交所改制不过两天,热度还没消失的时候。

香江新浪的头版头条,仿佛在一锅热油里加了瓢水,瞬间爆炸了。

不只是香江,连带新加坡,弯弯,日韩都出现了新闻报道。

看热闹不怕事大的记者,找不到徐良,便找上了汉华在香江的总部,早就得到徐良吩咐的他们,当然给与了肯定。

“陈司长,请问徐良先生申请在香江建立股票交易所的事情是真的吗?”

香江财政司司长刘正勋点了点头。

“是的。我们已经接到了对方的申请报告。”

“请问你们会同意吗?”

“目前我们还在研究。不过香江是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只要不违反法律,我们欢迎任何人在这里投资。

回到办公室。

“哼,太危言耸听了。风投投资的公司有几家能上市?即便是世界上最知名的风投公司红杉资本,成功上市的概率也只有20%。

“老周,我不跟你争论,我这里有一份数据跟大家分享一下。”

到了那时,我们再后悔也晚了。”

“是的。”

本能的觉得有点奇怪,徐良申请建设股权交易所的事情一出,应该会压低公司股价才对。

看着房间里所有董事会的成员,神色严肃。

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紧张,更没必要妥协。”

之前被打断讲话的人拿出一份文件。

“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汉华是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在对冲基金领域和私募股权领域,是毫无疑问的第一。

13个董事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周文尧,一派支持妥协。

但很少有人知道,或者说圈子外面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汉华还是华夏最大的风投机构。

坐在中间的李业光现在也是左右为难。

“公司股价有影响吗?”

“我认为应该跟徐良协商一下,接受对方的建议……。”

“是的。”

其中不乏Netflix、Zappos、艾派德旅游等知名公司。

一开始或许会冷清一点,只要发展下去总会有崛起的时候。

目前他们六只基金在四年的时间里投资了357家公司(包含孵化器),其中包括阿里、企鹅、当当网、前程无忧等知名互联网公司。

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所以您是倾向于支持对方的是吗?”

目前为止,他们在华夏有六只,在美国五只,全球范围内总共有16支风投基金。

“太武断了,在已经有纳斯达克这个成功例子的前提下,新交易所肯定会吸引那些对互联网和科技股感兴趣的股民。

刘正勋是汉华的投资人,在太平洋和青龙两支基金里各投了三十万美元。

作为华夏风投公司,这里也是汉华风投投资最多的地方,根据一份汉华官网的资料显示。

秘书摇了摇头,“比昨天涨了0.5港币,整体没有大变化。”

接过来后。

秘书接起来后。

他或许不会帮徐良压服港交所,但唱唱赞歌,满足对方几个不困难的小要求,还是没问题的。

“各位,事情你们都清楚了,有什么意见?”

“李主席,是特首的电话。”

啪!

李业光拿起遥控器关了电视。

“给我吧。”

留下一句‘回去好好考虑’后,散会了。

再加上还未上市的鸿蒙,新梦想等公司。

“涨了?”

刚要再问。

可以说,只需要汉华一家公司,就能撑起一家证券交易所的架子。”

而且证券交易所除了上市标的,最重要的是有足够的投资人,我不觉得股民们会相信一家新生的,玩弄概念为主,而且上市公司不需要盈利的证券交易所。”周文尧直接道。

“我不同意。”周文尧毫不留情的打断道,“现在已经不是20年前了,从头到尾建立一家股票交易所,已经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做成的事,哪怕他是福布斯前三的富豪也不可能。

徐先生是世界知名的企业家和金融家,我相信他有实力做好股票交易所。”

“李生,是我……。”

一番电话打完,李业光已经忘记了股价的事。

沉重的压力弥漫在心中,特首虽然只是询问了一下董事会会议的结果,并没有表露自己的意见。

但在这個关键时刻,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许可。

——

看到时间差不多后,邱玉山简单收拾了一下,准备下班了。

作为港交所非执行董事,他一直想推动港交所的改革,允许双重股权结构的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上市。

但他到底刚加入董事会不久,根基浅薄。

所以呼吁了几次,都没能成功。

这次徐良的出现,让他找到了推动港交所改革机会,但没想到周文尧那么顽固,怎么都不同意。

叹了口气。

来到地下车库,刚准备开车回家,手机响了起来。

接起来一看是个陌生号。

但看着也不像骚扰电话,犹豫了一下便接通了。

“喂,哪位?”

“邱先生吗?我是徐良。”

“徐……良?!”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