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代天巡狩(2 / 2)

而马周这个时候升中书侍郎,也跟此有关,一来马周跟武怀玉关系极好,两人相处的久,这诸多治理理念也是接近的,马周受武怀玉的影响很深,也一直在强调租庸调制现在出了大问题,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

武怀玉既然不肯复出,那皇帝便把马周推到中书侍郎这位置,中书省是决策机关,中书侍郎那也是主持日常事务的重要官员。

要干大事推新政,首先人事这块必须理清。

“老师,御史台要派一批监察御史巡按诸道,加强巡访监察,我想外出巡按一道,老师觉得如何?”

巡按御史其实还是武怀玉做治书侍御史时提出的,他和高履行那时主张御史台三院御史,划分不同职责。

还增加了监察御史数量,不仅每道派一位监察御史常驻,京城还有一位,两人一年一轮换。

另外还会定期不定期的派出监察御史巡按各道州县,监察官吏、采访民情。

不管是监察御史还是巡按御史,都仅八品,可权力却不小,李义府这种年轻、有才、背景深厚的人去做巡按,那绝对是大有可为。

“想去哪道?”

“请老师指点。”

“你既然先前在泽州搞了个大案,那干脆就去河东,”

搞掉泽州两任刺史,把一个州的官吏全掀翻,这种成绩,再去河东巡按,那河东上下谁敢小瞧。

李义府很尊重武怀玉,哪怕现在武怀玉免去所有官职,但李义府很清楚,这位比自己也仅大六七岁的老师,真正的是能搅动风云的人物,能跟着学习的东西太多。

他在五月端午过后,果真就出京去了河东,任河东道巡按御史。

巡按本身还是监察御史,巡按只是差事,相当于是中央特派巡祖组长,隋朝时其实已有之,只是没现在这么系统。

李义府出京,主要任务就是清田,然后审录罪囚、巡视仓库、普查户籍、查算钱粮、勉励学校,表扬善类、存恤孤老,

这是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真正见官大一级的存在,到了地方上,不论是行政、军事,还是乡里宗族,大小事无不可管。

李义府巡按河东,也没有衙门,各州县巡察按访,整肃吏政、决断刑狱,还要访察人才。

五品以下官吏,贪赃枉法作奸犯科等行为,情节特别恶劣者,甚至可以先斩后奏,直接罢黜。

李世民即位之初,是以宰相、尚书、大将军等重臣分道巡访的,而现在改以监察御史巡按,形成常设制度,更加成熟。

这些巡按和地方监察御史,都是皇帝耳目,风闻奏事,也代天巡狩,监管地方,

而正因为他们得到的权力太大,所以朝廷最后还是采纳武怀玉的谏议,用仅八品的监察御史来行使此大权,且以年轻进士出身的御史为主。

武怀玉挺看好李义府的,这人年轻、有才能、也有眼光,特别是年纪轻轻这为人处事却跟那些衙门里的积年老吏一样熟练,这种人又有靠山,他只要不飘不作死,那确实仕途能无量。

武怀玉也知晓这家伙心性不够纯良,但武家这样的新贵也需要用人,尤其是李义府这种能做事会做事的人,

至于将来飘不飘,甚至会不会噬主,这个倒还不急。

在家闭门思过的日子,时间一久其实也有点无聊,因为有皇帝旨意在,武怀玉也无法出门,其实他挺想去樊川或是三原住住的。

转眼六月杏黄,

渭河两岸,似乎一夜之间就被金灿灿的麦浪席卷。

布谷鸟儿此时也开始天天,盼黄盼割,盼黄盼割的叫着,提醒人们要抓紧收割了。

此时已是六月初,

八百里秦川迎来又一个丰年。

武怀玉却只能坐在家里听着大家谈麦熟、丰收,

有点烦这种闭门思过的日子了。

马周带着大姐,抱着孩子到来,

“才两月不到,二郎这就坐不住了?”马周笑着道。

“天天关在这大宅里出不了门,时间一久就跟坐牢一样啊,”武宅虽有二百来亩,十分巨大,可再大也受不了天天呆着。

“圣人说的没错,不出两月你自己就呆不住,”马周笑笑,“圣人让我给你传话,说解除你的闭门思过了,让你明一早去门下省政事堂。”

“可我现在并不愿意进政事堂。”武怀玉既想出去,又不想现在复相。

“放心吧,圣人也知道你心思,不急着让你复相,明天圣人是要到政事堂与宰相大臣们议事,不仅宰相们前去,也还召了一些尚书、侍郎们,

还有长孙公、萧公,跟你虽没职事,但也特召。”

“没叫侯君集去?”怀玉笑问。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