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荣嫔薨(1 / 1)

将入年关的时候,一场寒风袭来,原本身体已经有些好转的钟粹宫荣嫔身子又垮了。

今天太医院送药的是六七个小太监,天天来,领头的还是那个熟悉的太监,荣嫔宫里的人就没有细看,让这帮送药的人进去了。

荣嫔有一味药必须要现熬现吃,所以太医院的人会专门带着各种药材和工具到荣嫔的寝宫里面现熬。

荣嫔的大宫女一直盯着这些人,害怕有人做手脚。

熬好了药,荣嫔的大宫女带着一个小太监来给荣嫔喂药。

荣嫔躺在床上,出气多进气少。

形如枯槁,发丝枯黄,哪里看得出这是曾经的荣妃娘娘。

荣嫔自从受了寒以后,身体越来越差,之前还能起来在院子里走上两步,现在就连坐起身子都办不到了,无端的让人感慨。

荣嫔的大宫女和荣嫔关系一向亲近,见主子这样也是心疼的不得了,就让小太监拖着荣嫔起身喝点药。

荣嫔因为长时间的生病和喝药,舌根发木,已经连连续的话都说不了了。

小太监上前扶起荣嫔,任由大宫女去喂药。

往常喂药也是一个困难活,荣嫔有时嘴张不大,有时根本无法做出吞咽的动作,一大碗药半碗都能漏在外边,也就大宫女一心一意伺候荣嫔,其他人根本干不下来。

今天喂药的过程格外的困难,第一口药怎么也咽不下去,大宫女按着荣嫔的胸口和咽喉又揉又拍的才把这口药给咽了下去。

第二口药更是困难,荣嫔连嘴都张不开了。

大宫女泪眼婆娑:“娘娘,奴婢求求您了,您就把嘴再张开一些,娘娘,您得喝药啊,喝了药才能好啊!”

荣嫔痛苦的转动了一下眼珠,努力想张开嘴,说些什么话,可是却连气都喘不进来。

荣嫔现在恐慌不已。

因为不是她不愿意张嘴。

而是扶着她的这个小太监紧紧的捏着她脖子后面不知道一个什么地方,让她连动一下嘴唇都做不到!

有人要让她死!

荣嫔恐慌不已,想要张口说些什么,却浑身麻痹,手指头都动不了,仿佛浑身上下只有眼睛珠子能转动一下而已。

荣嫔在恐慌和痛苦之下,眼角落下几串泪来。

大宫女心疼不已,给自家主子擦掉了泪:“娘娘,奴婢知道您难受,你把药吃了就不难受了……”

荣嫔痛苦的闭上眼睛。

两个时辰之后。

乾清宫南书房

康熙正在批阅奏折,突然,梁九功走了进来。

这些年梁九功年纪也大了,身体也不行了,前两年感染了次风寒,险些丢了半条命。

康熙总归惦记着他是伴随着自己长大的人,就把梁九功调到了一个地位高,活清闲,还能捞点油水的位置上,开始重用梁九功的几个徒弟和干儿子,明显是打算让梁九功开始养老了。

梁九功知道自己多半能得善终了,整个人轻松了下来,只是偶尔还给康熙办点事。

梁九功来到了康熙的桌案边,有些犹豫的开口:“万岁爷,钟粹宫荣嫔娘娘,薨了……”

康熙手一抖,一滴墨晕染到了纸上。

康熙沉默了半晌,开口:“怎么走的?”

梁九功叹了口气,说:“回万岁爷,荣嫔宫里面说这两天荣嫔娘娘出气多进气少,喝药也困难,今天更是……好不容易喝了两口药,怎么也咽不下,就给,呛死了……”

堂堂三阿哥的生母,嫔位娘娘,被一口药给呛死了。

梁九功听着,总觉得讽刺。

康熙的手腕轻轻抖了一下,随后把笔放在了笔架上。

“没想到……”

梁九功想,没想到什么?

没想到荣嫔这个年纪就死了……

还是没想到,荣嫔不是死于他的药,而是被呛死的呢?

梁九功在脑海里胡思乱想。

他知道万岁爷在给荣嫔下药。

这个旨意还是他亲自带给太医院的那个人的。

也是那时候起,梁九功知道,他如果继续长期待在康熙身边,恐怕早有一天会被解决掉。

康熙叹了口气,又拿起笔,看样子是想写些什么,却又迟迟没有落笔。

“万岁爷,荣嫔娘娘的丧仪,是要……”

在满人的概念里,年是十分重要的节日。所以除了国父国母之丧,皇宫里其他人在这个时间一命呜呼了,多半都是偷偷发丧,搭个灵堂就好。

只有万岁爷亲自开口,才有可能办的大一些,隆重一些。

康熙挥了挥手:“就这样吧。”

这是让他们安安静静的把荣嫔葬了就好。

梁九功安安静静的下去传了这个消息,又回来伺候康熙笔墨。

康熙批完了折子,按照以往的惯例开始练字。

不知道怎么回事,康熙停下了笔。

梁九功安安静静的站在那里。

“当年给她们赐位份的时候,我拿着几个字去找马佳氏。”

康熙缓缓开口。

“我拿着几个字去找她,让她在里面挑一个,当做自己的封号。她挑了荣。”

“我问她为什么挑这个字,她说她读过一句诗,里面有这个字。她很喜欢。”

“其实那几个字里有一个字她不认识,有一个字认识但是读着不好听,就荣那一个字儿她是认识也觉着没什么不好的,碰巧就会那一句诗和这个字有关,她就提了一嘴。”

“那时候有个挺得宠的小答应,自幼学过一些诗词歌赋。那时候后宫里除了皇后以外只有钮钴禄氏可以与我谈些诗词歌赋,那时皇后身子不好,我又不愿与钮钴禄氏多说些话,就偏宠些那个小答应。于是后宫许多人就开始背些诗词。”

“马佳氏当时字都认不全,看了些书依稀也就记得这一句诗。”

康熙慢慢叙说着,梁九功也沉默的听着。

可是您这时候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这些年荣嫔娘娘字也识全了,书也看了不少,更是能张口吟上几句诗了,您也早就不如当年那样喜欢她了。

梁九功认为自己搞不懂万岁爷到底在想什么。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万岁爷是万岁爷,而自己只是一个小太监的原因吧。

梁九功想。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